飲水地圖 - 計畫說明 / 議題蒐集

網站:http://watergo.teia.tw

要做什麼

台灣環境資訊協會 Taiwan Environmental Information Association (TEIA) 想做一個飲水地圖,告訴大家只要自備水杯,有很多地方都可以免費取得乾淨的飲水,不用一直買瓶裝水。

大概就是輪椅地圖的飲水機版的概念:

 http://wheelmap.org/zh_TW/map

想問一下有沒有人有興趣一起來弄。編輯資料、OSM 教學(教我們同事還有其它想參加的人)或做網頁都歡迎。如果有興趣的人不少,可能近期辦個小聚會來協作。也有可能 5/24 g0v 土地松(預訂在我們辦公室)的時候提案來做。

先前的討論

目前實作

飲水機地圖資訊

社群

我們決定發起一個飲用水地圖社群。目前覺得這個社群可以做的事有:

小聚

>第13次社群小聚 20180614 

> 暫記在這裡,飲水地圖社群小聚 #13?

一、開會時間:20180614 pm 7:00

二、開會地點:摩茲工寮 100 台北市中正區八德路一段 94 號 3F

三、出席:陳瑞賓、黃裕翔、高英勛、吳中莉、湘云、瑞麟

四、分享/討論

英勛使用ppt, 介紹飲水地圖原先發展的過程和脈絡,包含跟環資原先有一個水資源日網站的站長貞寧有關,他發現瓶裝水的寶特瓶的製作,比裝在瓶子裡頭的水多了好幾倍,對水資源是一個十分浪費的事。所以,發起了這樣的構想,也獲得環資和開放街圖的社群,以及許多人的參與及支持。

關於app的事,有許多討論,談到標注的問題等。

分享飲水地圖角色和困境... 參考ppt.

湘云:詢問飲水地圖網站目前的流量,近一週有199的點閱,有約70%來自手機。談到使用者的經驗,大家各自分享。瑞賓提到個人經驗,會是到外地,或是不熟悉的地方才會有需要,過去也有紀錄一些使用者的使用經驗的回饋,包含在台大體育場跑步時,外人不熟悉台大校園,用了飲水地圖去找到飲水機。

中莉:問到在臉書社團裡,有看到很漂亮的手機app使用者界面的設計。瑞賓回覆,此為志願性作為,並跟社群分享。可惜沒有人接手後續的手機app設計。

裕翔提到有外國人使用的可能,或外國圖客詢問台灣開放街圖為何會有這麼高的飲水點的標注。然後,裕翔有跟他們分享台灣飲水地圖的使用。

...

英勛:受限於時間,以及天氣狀況,我們要準備結束聚會,推選下一次社群聚會的主辦人及時間。(介紹社群習慣)

-------

補充近期資料

087教你水地圖帶著跑~跟著教學影片做,就可以生出快捷鍵在手機桌面

水瓶空了嗎?快點攻略下一台飲水機吧!

水地圖pre-α版本:https://goo.gl/3JrgvF

水地圖 youtube頻道

for ios:https://youtu.be/XkMiuaCHP8M

for android:https://youtu.be/gaft2mHw8z4

https://docs.google.com/…/1yqW5gHVTZBZGlCxVWMZ-UIS5k5z…/edit

4/17 小聚記錄

pm5> 先介紹已有的進度:

chewei> 每個點的編輯?假如一些民間或公共場所,之後忽然不供水了,有什麼機制去編輯與維護?

luke> 一般最好的回報機制是使用者去回報,過去是回報的門檻太高。技術上最常見的作法是讓資料自然過期,而因為使用者的使用記錄是最自然可以 tracking 的,例如使用者點開那個點就算是「使用」,我們就再延長一下那個點的使用期限。或是用顏色來辨別資料的更新程度。不過這個要再討論作法。

當初希望有個社群存在的目的就是,以維基為例,活躍的人比例很低,但如果有個活躍的群組,那至少把更新的訊息 pass 進這個社團就可以了。

雨蒼> 比如有個 app 可以回報之類的

luke> 但是後面要有足夠的人來簡單驗證這些資料的品質。

恩驛> 這跟社群經營也有很大關係,社群夠熱,我們要參與維護的成本就會下降。所以社群經營這塊也有關聯。

秉怡> 可以設計誘因,比如說可以兌換一些什麼東西。

chewei> 只是個聯想,有點像巡守員。

秉怡> 或是他真的要找水喝。當他去找了以後,發現地點跟他的想像不一樣的話,有什麼誘因可以鼓勵他回報這件事情。

東波> OSM 裡的 tag 啊,如果是飲水機的話,在建築物裡是進不去的。對,要用 access。在應用的時候,跟建物要一起用。

瑞賓> 可行性與可及性很重要啦,所以如果無法去用的飲水機,其實不用標上去。也不必為飲水機標飲水機。

luke> 總統府比行政院容易進去喝水。

貞寧> 我有要到台北巿政府可飲水的機關,行政院就自動被剔除了。所以還是不要⋯⋯

恩驛> 也有發信去基隆巿政府,結果有一間學校就打電話來,最後聯繫上,對方的意思是說,他覺得學校不適合開放,有安全考量。

貞寧> 以後開放給人去標的時候,有一些旦書可能要說清楚。

luke> 我覺得直接跳到操作性的事情的時候,會變成只解決眼前的問題。可能還是要回來問,什麼資料品質。這個要回來問終端使用者。

瑞賓> 我自己來講,當然是需要喝水。其實以台灣來講,除非進山裡,超商就可以解決問題。不過超商提供的是熱水,泡麵用的,所以還是不行。至少要標出冷水來。另外媽媽寶寶版,需要泡牛奶,所以類似超商的熱水點反而是有幫助的。再來就是方便性和時間性,像我們都是在白天,我不曉得有沒有夜生活的人有這種需求,而捷運站晚上就關掉了。另外可及性,那個行政院如果我要進去,他問我幹嘛,我說我要喝水,他可能不讓我進去。

雨蒼> 之前台灣民政府就一群人利用借水喝,就進去佔領了。

瑞賓> 我們在台北,想法可能跟外縣巿不大一樣。真正有問題的可能是偏鄉,那邊的重要性可能比在都巿還重要。還有安全避難點這個也是蠻有意思的問題。

東波> 我再幫他超展開一下。我有把衛福部 AED 的資料都放到 OSM,但是那建築物可能進不去,再來放的地點也不確定。

(以下 GIS geek talk)

恩驛> 主要的目的是,告別瓶裝水,提供很多水點,方便取水,瓶子就會相對減少,「方便」取到水,水點要多,再來,就是一些用水相關的細節,定義更多開放時間等。

luke> 例如終端使用者如果使用情境沒有被考量的細緻,也會造成使用者感到「挫折」,縱然數量很多,但是無法順利取得,會累積失敗經驗。

恩驛> 如果先採取,提供少量但很適切的資料。

luke> 例如有的人不喝冰水、例如當次裝水量的多寡。

恩驛> 如果同時間,資料量持續增加,細節也同時釐清。

luke> 例如密度夠,使用者或許需要的是一定密度的用水點就足夠了,不必然需要「無限」的取水點。

雨蒼> 水源來源可能也要標

Jimmy> 為什麼不能透過「直接生飲」來解決這個需求呢?

瑞賓> 把水源運到用水端,過程中需要許多成本、能源、管線,過程的品質不一,飲用水則再進行加工。

雨蒼> 我差不多要走了,講一下。我比較同意英勛的看法,就是四五年前我用 OSM 的時候,那個編輯器用起來真是太痛苦了。能不能有個簡單的網頁,讓人輸入資料方便一些。至於資料怎麼取得,就看剛才討論的那些來源能怎麼樣把資料塞進去。有些 merge 資料的小程式我這邊有,也可以幫忙寫。

瑞賓> 賀眾飲水機有來聯絡我們,前天聯絡上的時候,他們有很多飲水機的資料,也是個有趣的資料來源。能提供多少資料還不清楚,就先約下禮拜三會來我們協會談談。這是資料端有個有趣的資源。應用端也是在想能不能有個 app 讓大家去用。

雨蒼> app 的話,我會希望有公廁或古蹟之類的,可以做大一點。

東波> app 的話,其實台灣民間有好幾家在做,用既定的 template 按一下就可以把一組資料送進 OSM。因為它是救災用的。究心在做一個,大概這半年內就會跑出來。

Jimmy> 飲水機,願意提供給大家喝水,其實是不錯的事,能不能做個貼紙讓他貼在機器上(或是建築物上),也說一下為什麼要做這樣的事。

luke> 還可以加個二維條碼。掃一下,還可以順便更新資料。虛實整合很重要 XD

chewei> 若從「消滅瓶裝水」的角度,會不會針對有些人辦活動,從活動的角度也讓他們知道可以少用一點瓶裝水。

瑞賓> 理論上,找一個自來水供水位置,可以裝一個濾水器,就可以取得飲用水。

luke> 路跑的情況是他們用了非常多的杯水。倒是健行這類的活動,會用很多紙盒和杯水。

(以下為飲水設備 geek talk)

Jimmy> 之前辦活動覺得最大的問題其實是「容器」耶。水還可以生得出來,那個杯子就成本很高。

luke> 其實就這件事來說,可以洗杯子的地方跟可以裝水的地方一樣重要。因為環保杯和保溫杯都很容易有味道。所以就這個地圖的需求來講,「洗杯子」跟裝水可能都需要。

這類型的討論,都會有很多不同面向的需求。都拉出來討論,技術人就會開始拋出各種解決辦法。不然如果只有技術人的討論,那可能很快就變成在討論那垃圾桶要不要放進去。像剛才那個照片的想法,也許賀眾就會很喜歡,因為有一定比例會拍到飲水機的牌子。而且在沒有很清楚資料品質的定義的時候,實境的照片資料也是個很好的解決方案。

東波> OSM有一些特別的主題,廢棄物的集散地,也會使用照片,東歐的國家,也類似制服地圖,其實可以用 database 的看法來組織這個議題

pm5> 所以我們有收斂嗎?

luke> 會涉及到資料蒐集端、資料回饋端

東波> 其實可以提出一個協作的框架,讓相關的人參與提供資料等,是否於 OSM 則是解法層面。關於地圖社群特性,日本有一個 mapper 會有特定標注一個飲食連鎖店,社群使用者,會有蒐集某些成就的偏好,例如解開電線竿的獨立編號,轉出xy坐標,或是針對軍事基地設施,或是針對飛機「跑道」。

(發散中⋯⋯)

luke> 解釋「數化」。台灣有沒有人在畫法定容積獎勵公共空間?

chewei> 城鄉所好像有學生在關心這件事,用 googlemap 畫出新板特區的容獎開放空間地圖。ronnywang 之前有向台北市建管處要開放空間的清冊,不過只有得到部分年代的資料。參考

luke> 再拉回來飲用水。台灣的聊天軟體都有個功能是「發送我的位置」。也許可以成立一個 LINE 群組,讓使用者加入這個群組,看到點位就拍張照片,然後發送地點。這樣使用的門檻會非常低,而且照片會用同一個頻道送進來。

東波> 剛才講的防災的 app,我再解釋一下⋯⋯簡訊(究心科技?)。那個 app 是往這個方向做,有實作出來,但還沒有大量在使用。其實 Ushahidi 也是個低成本的作法,可以有一個模組,架起來就可以用,荒野、開拓(小農市集地圖)。

luke> app 在台灣有個問題啦,因為人口太少,所以失敗率很高,因為下載就是最大的門檻。

東波> Ushahidi 的使用者端可以直接用 web。資料貢獻者可以用 app。

luke> 對資料貢獻者而言 app 下載就不是太大的問題。

Jimmy> 一般使用者習慣是用 Google Map。Google Map 的資料要怎麼樣才能加進去?

東波> 就我所知是付錢。

luke> 不過使用者端的下載,總是可以用行銷來克服一些。「已經有XXX人一起參與!」、「省下了多少XXX!」

pm5> 針對於偏鄉的使用者,因為有台南朋友要找到公開的飲用水,比較困難。或許找廟、敲門比較快。或者是外地人對於當地不熟悉,或是不確定該飲水機品質是否可以飲用。

luke> 需要很多人來使用。雖然學校很排斥外人,但是或許很希望學生自己來使用校內的飲水機。

東波> 戶外活動、旅行,才會遇到沒有水喝的情況。有時候像是有訪一些步道或是風景區,離取水點很近,但是遊客不曉得,反而就已商品消費為主。所以例如像是四獸山步道提供遊客使用,這就比較吸引人。

瑞賓> 都市中的飲用水設施的低度利用,生活習慣。

pm5> 例如能否在超商門口貼上貼紙。

luke> 瓶裝水的消費族群,會不會是大專院校的學生?

恩驛> 例如淡江大學的宿舍,也會販賣水。

luke> 南部的取水品質也促使民間有販賣水的需求。

恩驛> 平常使用環保杯具的族群對象,可以先聚集有議題意識的社群,來影響其他人,做為第一階段,相關單位可以開始。

luke> 因為目前小學生過重比例太高,所以學校也鼓勵多喝水,而不要買含糖飲料,所以也不會促銷瓶裝水。

秉怡> 誰會是使用者?認同議題的小眾,宣導使用瓶裝水的浪費。辦大型活動的時候,或許可以與賀眾談,甚至是公益水車。回到消滅瓶裝水,水的製成與塑膠,有些可能是大活動的方案,也是教育的作用。例如「環保搬家」內容中,用重複可使用的物流箱,取代紙箱,即使稍微不方便與費用,但也會有民眾認同。所以我覺得像不用瓶裝水這種訴求,雖然比較不方便,是有一些人願意支持這種理念的。

Jimmy> 會採用這個方式,反而是紙箱比較貴,便宜租給你、安全理由。因為單品較重、容納上無法硬塞,或許也會因此「多租幾箱」,業者搬運上也節省時間。

luke> 也會有另一種使用者,例如租車公司、客運、加油站的給水、「開車的人」的需求。

東波> 剛才有個 idea。鼓勵少用瓶裝水,其實自己準備一個瓶子是用不方便的,如果是準備一個袋子,可能效果會好的多。

luke> 剛才想到如果開車的人是一大群使用者,那標示貼在停車場,好像是在地理資訊上又是一個合理的設計。

瑞賓> 透過畫地圖作為過程,釐清瓶裝水的各種消費行為與消費族群,提出建議,有些可能是 smart 的方案,有些可能則不一定。如何更鼓勵更多生活習慣上的行為改變。曾與手搖茶飲連鎖業者互動,得知用環保杯的消費者可能也不到一成。

luke> 茶飲店,外送比例上的量也很大,但是很難想像這部分來使用環保杯。「瓶裝水」與「回收」行為之間的釐清,也需要一些議題內容說明。

東坡> 此計畫是否成功?會不會有什麼樣的概念或是評估?

瑞賓> 一般會有「自行承諾」(例如關燈一小時),比較不確定實際執行效果。有些會配合執行前後的行為測試。如果 app 上幫使用者記錄使用飲水機的內容,有點像是「網站流量」,來看狀況是否有改善。宏林,則有提到,飲水機的密度、使用率、監督、排行的主題來影響公部門。使用者的人可能因為計劃的知名度來下載使用來參與。

東坡> 路殺社,國中學生,在掃地的過程中,看到路邊的死掉的生物採集下來,主動提供標本。地圖可能無法直接改變行為,會需要「渲染力」來影響使用者行為,路殺社主要是幾個核心成員再帶動,滾動許多訊息,群眾互動過程中,也會有同儕效果促進改變。

瑞賓> 個案的成功與整體的有效之間,也是可以探討的。例如路殺社,有一個目標是減少路殺、提醒政府的道路規劃設計考量生物生活特性等道路政策的改變。

pm5> 也有目標是在於改變使用習慣。

瑞賓> 累積個案,是否可作為成功的評估?

Jimmy> 或許也可以運用「社會實驗」的概念,來拍一隻一分半的「影片」,在桌上放一杯瓶裝水,一杯飲用水,讓使用者喝喝看,並且最後呈現出,飲用水機就在旁邊。

東坡> 也有案例是為了鼓勵走樓梯,減少做電扶梯,則是透過實際走過樓梯可以發出聲音的樂趣效果。

luke> 願意成為供水點的單位數量,也某種程度反應整體民間的態度。

秉怡> 以前「帶水」是普遍的習慣,以及「奉茶」,或許也可以是新奉茶的運動。背水壺也可以作為新的價值觀的展現。

下次聚會:初期兩個禮拜一次?下下禮拜四 4/30 19:00-21:00

網路討論:就用 OSM 的臉書社群 + Hackpad

4/18 g0v 黑客松報告

列舉「公共飲水點」各種議題

強化公共飲水系統的對策議題:供水基礎設施、行為人誘導

  1. 飲水台的無障礙與通用化議題
  1. 增進一般人使用飲水設備的吸引力
  1. 公共維生設備的水質改善
  1. 定點飲水設備的清潔問題
  1. 隨身濾水技術
  1. 從「影響瓶裝水既有的使用族群」的角度來歸納相應對策
  1. 針對大型活動的飲用水議題

非典型飲水點

從「重複使用的水瓶」的角度來發想

瓶裝水的課題 Bottled Water

  1. 瓶裝水的垃圾議題
  1. 國際運輸瓶裝水的的合理性,足跡理論
  1. 瓶裝水的水質議題
  1. 瓶裝水的銷售企劃

政治政策層面的探討

  1. 飲用水的政治經濟分析
  1. 其他

國內外相關案例:民間專案、公部門措施

國內

國際案例上的飲水地圖專案

  • OSM 工具
  • 城市飲水台系統案例 / 對策案例

    禁止使用瓶裝水的政策推動